出门遛狗牵好狗绳不吓人、上网讨论少戾气不人身攻击他人、出行游玩耐心排队不插队……这些在生活、在身边的社会文明生动实践,体现着社会文明水平正内化于民心,外化于民行。种种文明礼节之行,通过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系统性地推进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风貌的建设。因此,我们要以“八个有礼”为抓手,全面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八个有礼”是公民个人素养的基本规范,其核心在于自律。“餐饮有礼”如节约粮食和“洁净有礼”如讲究卫生直接反映了勤俭等个人基本品德养成情况;“养宠有礼”如牵绳溜犬、犬拉袋拾等则要求居民在享受自由权利的同时,履行对宠物、对环境、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习俗有礼”如喜丧从简、燃放烟花爆竹合法有序乃至使用电子鞭炮,要求个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移风易俗。自律“有礼”的抓手,让个人的自觉与自律成为文明行为的源泉。
“八个有礼”是社会公共秩序的明确要求,其关键在于他律。“举止有礼”如言行得体和“上网有礼”如理性表达是维持现实与网络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出行有礼”如遵守交规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游玩有礼”如爱护公物则关乎公共财产和公共环境的维护。总的来说,个人的行为必须在公共空间中接受规范和约束。他律“有礼”的抓手,让社会关系规范成为文明行为的引擎。
推动“八个有礼”成为社会风尚,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无规范则自律如浮萍无依,无自律则规范似空文难行。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价值内化。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引导,讲清文明行为的意义与不文明行为的危害,使“八个有礼”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激发公民的内在自觉。另一方面,也要完善规则约束,强化行为外化。针对突出的不文明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劝导和必要的惩戒机制,明确行为底线,让失范行为承担相应后果,从而固化文明习惯。
“八个有礼”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的行为坐标。“八个有礼”欲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宣传教育与规范管理并重,自律与他律双轮驱动,才能有效提升公民素养,改善社会风貌,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漳州110” 卢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