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送来桂香,当茱萸染红山岗,九九重阳如约而至。这个穿越千年时光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与伦理情感,在当代社会依然闪烁着温暖而智慧的光芒。
重阳节的文化密码,深藏在数字“九”的哲学意蕴中。《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这一天蕴藏着天地运行的奥秘,于是登高避灾、佩插茱萸、畅饮菊酒,这些仪式不仅是身体的行动,更是精神的修行。在攀登中体会人生的高度,在芳香中感受自然的馈赠,在酒香中品味岁月的醇厚——重阳节以其独特的仪式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对话、与内心和解的可能。
重阳节的温暖内核,植根于敬老孝亲的人伦底色中。从秋祭活动到被赋予尊老敬老的新内涵,重阳节完成了从自然节令到人文节日的华丽转变,既延续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又契合了现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而“九”与“久”谐音,寄托着人们对长寿安康的美好祈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重阳节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回归家庭,聆听长辈的智慧与故事。它像一剂温润的良药,疗愈着代际的疏离,重建着亲情的纽带。
重阳节的时代价值,彰显于文明薪火的赓续传承中。我们既能看到社区里年轻人搀扶长者登高望远的身影,也能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云上重阳”的温馨祝福;既有对传统习俗的创新传承,也有对敬老美德的当代诠释。这些变化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其生命力的彰显——真正的传统,从来不是静止的化石,而是流动的江河,在每一个时代都能找到新的河床。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我们不只是履行节日的仪式,更能理解其背后的深意:敬老不是特定日子的表演,而是融入日常的关怀;孝道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代际间的情感流动。让重阳的精神如菊花般在我们心中绽放,让孝亲敬老如茱萸般芬芳我们的人间。这或许就是九九重阳穿越千年,给予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礼物。(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苏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