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问题看似小事,却是最实在的民生。人有三急,特别是出门在外“急时”,如果周围有开放的公共厕所还好,要是没有,那就尴尬了。
然而,受制于土地规划、管理维护等诸多因素,城市内公厕数量和布点还是无法满足民众“随时随地”的如厕需求。近日,有读者建议,能否鼓励沿街经营性场所,如餐馆、网吧、超市、便利店、咖啡厅、写字楼及企事业单位等,在不影响自身营业和办公的前提下,打开内部厕所的“方便”之门,变“私厕”为公厕,解决群众如厕之“急”?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7月21日,在漳州市区钟法路一家餐饮店,一位男子借用店内的厕所。 闽南日报记者 黄子君 摄
走访:借个“方便”有易有难
外出内急,一时找不到公厕怎么办?面对出行时“想方便却不方便”的尴尬,沿街的商铺或机关单位的厕所能否为群众行个方便呢?
7月18日,在漳州市区南昌路的一家药店,记者询问店员能否借用厕所时,店员回答,店里的厕所只限本店工作人员使用。记者又走进一家小吃店询问,店主直接摆手拒绝。在市区水仙大街的一家网咖,当记者提出想要借用一下厕所时,店员以厕所只提供给在店内消费的顾客使用为由婉拒。
记者来到漳州市区东岳新村附近,这里沿街和居民区内的商铺颇多。当听闻记者想借用厕所时,一些店家欣然应允:“用吧,我们的店旁边就是名流小学和市幼儿园,家长来接送孩子时想借用厕所,我们一般都会同意。”但也有一些店家明确表示,出于对店内安全和卫生的考虑,店内的厕所仅供私用,还是请记者另寻方便。在南坑路的一家小卖部里,店员说,他们自己店里的厕所也很难用,如厕常常需要跑到两百米外的公厕。当记者询问她为什么不借用近在咫尺的公司或者单位的厕所时,对方说:“之前去过一次,保安直接叫我走开,挺尴尬的,还是去公厕吧。”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群众借用厕所的请求,大中型商超、餐馆、酒店大多会提供方便,一些小商铺会出于安全和卫生问题考虑不愿外借,而企业、机关单位的厕所通常都拒绝外人入内使用。

漳州市区九龙公园经改造后重新开放,新增的公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方便”之所。闽南日报记者 黄子君 摄
调查:想“方便”时也有不便
小小厕所,看似不起眼,却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折射出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理念。为解决群众的“方便”小事,我市的相关部门也想方设法为民众提供方便。
记者从漳州市环卫中心了解到,今年春节和“五一”假期,漳州首辆移动式车载流动厕所在几场大型活动中亮相。作为“流动公厕”,移动式车载流动厕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同时满足7人如厕的需求,车体内配有置物架、扶手、USB专用充电口等基础设施,自动感应冲水器、一键报警按钮、除臭喷香设备、一次性坐便垫纸及消毒液等一应俱全,“第三厕所”还设折叠式婴儿护理台和儿童专用坐便器,有效缓解了公厕供不应求难题,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此外,为满足群众和游客夜间如厕需求,环卫中心在原有86座24小时开放公厕的基础上,再增加10座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公厕。只要打开“百姓城管e家通”小程序,点击“公厕查询”,系统就会自动定位搜索最近的公共厕所,并在下方显示地址和导航符号,自动推送周边最近的公厕,大大方便群众快速准确找到公厕。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漳州市公厕数量和布点仍令群众感到一些不便。我跑了四五年的“滴滴”,想上厕所只能憋着。“的哥”庄师傅告诉记者,很多公厕在背街小巷,停车不方便,如果接到郊区或者县区的单,在一些偏僻的路段也找不到公厕。“干我们这行的,膀胱都要有些‘耐力’,为了少上厕所只能少喝水。如果路边的商家可以把‘私厕’借给我们用,对我们来说真是帮了大忙。”庄师傅说。
记者走访发现,在漳州市区元光路、南昌路、水仙大街、胜利路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均能比较容易找到公厕。在世纪广场,方圆300米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几个公厕,但这一带的路段并不方便停车。而在朝阳街道、金峰开发区、蓝田开发区等离主城区较远的区域,往往要“跑”上一段距离才能找到公厕。
声音:“共享厕所”实为双赢
采访中,受访者纷纷表示,在增设公厕的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引导社会力量无偿共享私厕,使可供群众使用的免费厕所数量更多、范围更广。
“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打造了‘厕所开放联盟’,希望漳州也可以效仿,鼓励企事业单位、经营场所打开‘方便’之门,为群众如厕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市民卢女士建议:“可以先从一条街道、一个社区,或是公厕布点较少的区域开始试点,设置明显的标识,方便大家发现和使用。”
“现在有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已经融入百姓的生活,如果厕所也能共享,我们内急时找不到厕所的尴尬就能化解。”外卖小哥陈俊滨认为,共享厕所对商家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一些人可能会出于感谢,而产生消费的想法。“我每天都在南江滨跑步,有一次跑往大梅溪方向,看到有个人直接往江里小便,感觉很不文明,但是这也不能一味指责群众缺乏公德心,那一带确实没有公厕,如果内急,只能随地解决。”市民李先生说:“其实那里附近也有一些店家,如果店家愿意借个方便,不仅可以让群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也能提升城市的文明指数。”
“厕所开放容易,但出于对管理维护难,保洁成本、水电成本、安全因素、不文明如厕等一系列现实的考虑,是各单位或商家拒绝共享厕所的主要原因。”采访中,某单位工作人员坦言,鼓励商家共享厕所,可以弥补公厕数量的不足,有效满足人们的如厕需求,还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创建,有关部门可对商家在水电、保洁等方面的成本进行一定的补贴,为商家的善意提供保障。善意有了回报,共享厕所才能行稳致远。(闽南日报 肖颖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