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芗城区通北街道北塔社区,退休法律专家华毅鹰与居民围坐一圈,耐心地解答群众的法律困惑;在芗城区东铺头街道人民新村小区,“金牌和事佬”赖水顺的几句暖心话,常让剑拔弩张的邻里握手言和;在龙文区蓝田街道福隆社区,非遗剪纸传承人高少萍手中的红纸翻飞,吸引着孩子们沉浸于传统技艺……这些活跃在漳州街巷的温暖身影,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银领先锋”。
漳州市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为引擎,以满足社区多元需求为靶心,以创新服务模式为突破口,精心盘活“银色富矿”,培育“和邻有约”离退休党员干部服务品牌,打造一支由120余名离退休党员组成的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进步贡献“银发力量”。老党员们无私奉献的榜样力量,带动了更多居民主动参与文明实践和社区共建,将党的温暖与银发智慧送达千家万户,“邻里互助、和谐友善”的文明新风尚在社区日益浓厚成为赋能基层治理和文明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组织退休老党员、金牌调解员到市区和平里社区开展纠纷调解
落地更扎实更精准,锻造“银领先锋”主心骨
漳州市以组织建设为根基,将文明实践深度嵌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生活,通过引导离退休党支部把组织生活与实践服务紧密结合,将一批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的老同志被选配到关键岗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此基础上,依据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组建“银领先锋”文明实践队伍,这支涵盖医疗、教育、法律、文化、调解等多领域的专业队伍,已吸引120余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加入。老党员们在服务群众、参与治理中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一线熠熠生辉。
“银领先锋”们扎根社区、示范引领,带动更多“银发力量”汇聚,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生动局面,推动组织生活从“室内”走向“一线”,活力显著焕发,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漳州经验”。
服务更专业更协同,畅通民生需求“高速路”
为解决服务“水土不服”难题,漳州创新推出“社区点单、街道派单、活动中心接单”的精准响应机制:社区立足居民实际需求形成“服务清单”,街道以“调度中枢”身份整合分类,漳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凭借资源优势“接单”落实,确保服务供给与社区需求“无缝对接”。同时,漳州市老干部局积极联动漳州市老科协、老艺协等12家涉老团体及基层社区,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网络,通过资源深度整合,有力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
组织老党员志愿者到市区金源社区开展元宵民俗活动
社区更鲜活更温馨,打造睦邻文化“强磁场”
“和邻有约”品牌采用“一月一社区,一月一主题”的流动模式,将服务阵地延伸至社区最基层——每月选定一个社区为重心,围绕核心主题策划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既聚焦社区居民的日常所需,也兼顾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精准对接群众期盼。当前,“银领先锋”队伍深度融入社区事务,“金牌和事佬”凭借威望与经验巧解邻里纷争,“花样反诈”以多元方式筑牢群众安全防线,老专家义诊、法律咨询精准对接健康、法律等民生关切,显著提升社区治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在红色主题活动中,红色邮展重现历史记忆、用百姓语言开展党史宣讲让理论“活”起来,老党员以亲身经历讲述党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社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扎根更深、传承更实。“银领先锋”还立足文化根脉,结合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组织义写春联送祝福、非遗剪纸传技艺、灯谜竞猜添乐趣等活动。
三年来,“和邻有约”品牌已开展主题系列活动22场次,服务覆盖群众超6000人次。从矛盾调解现场到文化活动阵地,从反诈宣传角落到义诊服务台前,“银领先锋”的温暖足迹遍布社区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亮眼的“银发风景线”。(漳州文明网)